找到相关内容271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环保:来自佛教的福音

    弟子残害草木。可是,他却把食不食肉的权利留给佛弟子,让他们自己取舍。当是否食肉这个问题在他有生之年引起争论时,他并没有支持反对食肉的人。在某个场合,当反对食肉的人质问佛陀时,佛陀则回答说:修行在于净化心灵,而不在吃什么。如果吃素能解脱,草食动物早就是圣人。当然,佛陀的这个自由决定根据我们现在的猜测,很大可能是他考虑到当时僧人以乞食为生,对食物没有取舍的条件,而是信徒供养什么就吃什么。后来,当慈悲...

    传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2351556.html
  • 当前社会与佛教

    ,“佛”是透过戒、定、慧,断除无明与贪嗔的解脱者,一生四十五年的教化,破迷启悟,奠定人类由“无明”转向“文明”的历史关键。简要地说,佛教就是佛陀的人格教育,一种在情绪上、态度上、价值取舍上超越凡情俗见...因计因,凡事以“信不信神”为价值取舍的终极判断,后者则老是像佛洛伊德说的自我夹在“本我”与“超我”间斗争冲突,服从“超我”,太压抑了自我;服从“本我”,又太放纵了自我,放纵也不是,压抑也不是,搞到最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352811.html
  • 修行或不修行

    因缘,有为有守;不透过修行,慧眼不得训练,事理因缘无从洞悉,取舍冲突,进退失据。  可惜的是,世俗人不了解修行。世俗人以为修行只是清心寡欲、与世无争,因为要争,要用自己的贪嗔痴与别人的贪嗔痴抗争,所以...“关系”体验和抉择取舍。修行难免要与人有行为上的往来,有语言上的沟通,有感情的交流,有工作的分配,有利益的交换,离开行为、语言、感情、工作、利益,修行只剩下凭空的臆想。  这样的修行不可能只是少数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452815.html
  • 法身不响 分身响叮当(上)

    的显现感觉好吗?若答说我很好,就是我的感觉很好,即我对我的显现感觉很好。因此,在法庭上以辩论来分辨真假,是指对法官的显现是真是假而已。当我们对显现感觉舒适时,这是好的显现,便会有取舍的念头。不用说世间法有取舍,出世法也有取舍,例如佛教之声闻乘认为四根本戒是好的,缘觉乘认为无我是好的,菩萨乘则认为利益众生是好的,这些都是对显现的取舍,都是根据佛教徒的显现来判断什么是好的,什么是坏的,所以说佛法与世间...

    方力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2764331.html
  • 柳暗花明又一村

    意。心中对周遭的事物有好恶及取舍,当事情没有朝自己所喜好的方向发展,就称作逆境。若是用这样的眼光看待逆境,则“逆境”自然等于“痛苦”的同义词了。   逆境中看见光明   社会上盛行以AQ(逆境商数...逆境界都是因缘和合,短暂出现的假相。诸法本空,苦乐、违顺等境界,都是自己心念的分别。心中若对外境的变化保持一个能知之心,不加以取舍,不因一时的境遇而妄生忧喜,则能在变动中如如不动,万物静观皆自得。四...

    见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081212.html
  • 现代人学佛不得力的十五种原因——元音老人

    ,一点也不自觉,任其流浪往返,决不回顾自心。结果往往是:虽然学佛修道,但却不得受用。   学人果真能将上述种种弊端搞清楚、弄明白,切实精进修行,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,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、自性的...遇境即失,不得真实受用。所以,我们要时时反问自己,对境是否心还粘着?是否真的识得本来?假如对境为妄想所左右,产生爱憎取舍之心,那是生死不了的,那就须深自惭愧内疚,痛下苦功,好好地修行。各人应当选一门对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12224690401.html
  • 无法可忍是名忍辱 我的逆增上缘

    ,让他恢复本具的悲智,那么他就不会来欺负(以后的)学弟了!!现在7th识起分别取舍对待的话,就会触动1-8识再造作新业。如靶喻者:射手心情偏了一下,命中率就会“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”,结果不是良性循环...情形。   我应先制心一境冷静下来,停“止”7th识分别取舍造作,而后三“观”:澄心外照(假)、住心观性(空)、摄心内证(中)。   魔(烦恼)是8th识里头的黑业因果成熟而感召来的痛苦恶性循环,...

    佚名

    |忍辱|嗔恨|降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213243223.html
  • 经与窍诀摄要之善说——屠夫真言[华智仁波切]

    与法规如何舍?法与法规如何取? 答曰: 所知即是法,法规彼性相。 法名取舍处,法规即实践。 所知法分轮涅二,取舍法分善与恶。 初二痛苦寂与否,后二痛苦生不生。 轮回虽为所弃法,然不净除轮回...诸嫌厌,一切欲愿不成就。 天道仙人皆耻愧,趋至恶趣路非遥。 极其偏邪于他不饶益, 内存私欲具足欺诳心。 彼已远离一切善业道。 如是取舍轮回者,知已初当作修行, 即得清净涅槃位,彼乃佛法殊胜因。...

    华智仁波切 造论

    窍诀|华智仁波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9155517427.html
  •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

    取舍,皆是轮回。’轮回,谓生灭心也。苟有所取,必有所舍。何故取舍,由于分别执著。分别执著,所谓生灭心也。故曰:种种取舍,皆是轮回。犹言种种取舍,由有分别执著之生灭心。然则若能不取,当下便离生灭心矣。则...但能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之本性,当下便现,之理矣。又可知取舍正由无明,而无明本是幻相。然则不取于相,当下便如如不动者。因无有取舍,无明已遣故也。是故学人当于不取即无住上,痛下功夫。不然,虽欲不取,不可得...

    江味农居士著

    |金刚经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4463121177.html
  • 三祖僧璨大师及其《信心铭》略说

    渐在修行中的差别是显而见的,渐则有能所、有净染、有因果、有次第;一切俱足,个个圆成,学人无丝毫可取舍、可建立处,立处皆真,要见直下便见,故曰“至道无难”。既然至道无难,为什么见道者寥若辰星呢?原因就在“拣择”。什么是拣择呢?拣择就是取舍取舍缘于憎爱,一涉憎爱,便入十二因缘流转门;若断憎爱,便入十二因缘还灭门。禅宗并不停留在三乘教法上,而是随机接引向上,所以三祖大师说:“ 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”。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44540373.html